無毒農作體驗區
- 發布日期:
- 最後更新日期:109-01-02
- 資料點閱次數:6127
[本監沿革][計畫背景][生態教學及香藥草體驗園區] [畜牧體驗園區][創意花卉體驗區][無毒農作體驗區][鄉土文化展示區][石雕創作園區]
無毒農作體驗區
一、推展無毒農作作業之緣起與目的:
因現代農業太過於依賴化學合成農藥,導致地力衰退、農產品遭受污染、水質惡化及產生生態失衡等問題,進而威脅人類之健康與生活。是故,本監自建監迄今,經營之農耕作業均全程排除使用各類化學合成農藥耕作。
唯歷年來本監推展無毒耕作之歷程,均處於摸索、實驗之階段,栽植技術長期陷於瓶頸無法突破,致使農產品之品質無法有效提昇,亦阻斷銷售之通路。適逢花蓮縣政府為協助、提昇縣境農民所生產之農產品品質更具競爭力,而推行的「無毒農業推動計畫」,故而報名參加示範戶之甄選,並已於94年8月份獲評鑑通過。期盼藉由專業領域之專家、學者組成的專業團隊,技術移轉與後續行銷輔導,協助本監農作作業更臻完備,並確保農作作業能獲一優質及永續經營之環境。
二、無毒農務施作實務介紹:
本監位於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之間,花東縱谷之一角。為一空氣清新、環境優美之開放性矯正機構。目前耕作面積達20.54公頃,田間灌溉水源清淨,且鄰近之耕地均為臺灣糖業公司之造林地,耕作地無間接遭受污染之虞,是一具備天然優良耕作條件之場所。作物生產全程均不使用農藥且為了要提昇農作產品的競爭力、提高收入效益兼顧及消費者「吃得健康」本監積極推展產銷履歷。產銷履歷是指農產品從生產、處理加工及流通、販售等各階段,由生產者分別將產品的產銷流程等相關資訊詳細的記錄下來,讓消費者可以了解產品產銷的相關流程,及各個生產環節的重要資訊。
三、無毒農作生產方式介紹:
- (一) 耕作環境:
※ 於農地設適當防止外來污染之綠籬或闢建緩衝帶,以避免作物受到鄰田污染。
※ 逐年編列預算,購置引水、噴灌設備,以施行良好之土壤管理及水土保持作業,確保本監原已不足之水資源能充份利用。 - (二) 作物、品種及種苗之選用:
※ 選擇適合本監種植環境及具有強抗病、蟲害特性的作物,並以生物及遺傳多樣化為原則,以改進生產環境之生態多樣化。本監栽植之各類蔬果種苗 ,均選用專業育苗場之優良產品。 - (三) 雜草控制:
※ 以人工或機械(割草機、耕耘機)中耕除草,不使用合成化學殺草劑。
※ 採行敷蓋螢光布、覆蓋雜草抑制蓆、翻耕、機械、人工除草,適度抑制雜草之發生。
※ 農地休耕期或果園區中放牧牛隻或家禽,利用雞、鴨有啄食青草及扒土食蟲之特性,清除雜草、鬆動表土及糞肥原地還原利用,以增進地力。 - (四) 土壤肥培管理:
※ 適時採取土樣送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檢驗、分析,瞭解土壤之理化性及肥力狀況,作為土壤肥培管理之依據,再施以對應之改善方式。(本監之土壤經 送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檢驗,判定為排水良好之淺層東岸母岩沖積土,PH值在4.7-5.96之間屬微酸性土壤。)
※ 採取適當之輪作、間作綠肥或適時休耕,藉以維護耕地並增進地力。(本監依時令,種植各類綠肥,如虎爪豆、波斯菊、油菜花等。)
※ 施用自製經充分醱酵腐熟之牛、豬糞肥,或其他經檢驗公告,有登記字號之有機質肥料,以改良土壤,避免酸化,並供應農作物優質之養分。
四、耕地面積及農作物種類:
※ 農作1、2、3組作物種植概述:種植總面積20.54公頃/共33耕區:
農一組6.64公頃/20耕區。
農二組6.9公頃/7耕區。
農三組7公頃/6耕區。
※ 目前種植之無毒農作物有芋頭地瓜、珍珠芭樂、釋迦、高接梨、檸檬、甜玉米、紅龍果、皎白筍、咖啡、南瓜及季節性蔬菜等,常供不應求。
五、推展無毒農作作業的效益:
- (一)作業效益:
- 藉由產官學界專業人員之授課,傳授本監作業人員及作業受刑人農作技能,灌輸無毒有機耕作之觀念,提升農作整體品質,增加受刑人出監後就業機會。
- 達成無毒認證,創造本監獨特之農業特色,建立矯正機關正面形象。
- 無毒農業符合市場消費需求,農產品接受度高且具競爭力,行銷通路更具優勢,價格提升可增加作業收入。
- (二)教化效益:
- 農作融入生命教育課程,受刑人經由農作物栽種過程實際體驗作物的成長,除可建立管教人員對生命教育的共識,亦可建構受刑人互相關懷成長的氣氛,提供生命教育的經驗分享與交流,開啟受刑人生命的智慧與希望。
- 培養受刑人從認識生命的意義,進而尊重生命、熱愛生命、欣賞生命。
- 增進對自我的認識,建立自我信念,提昇人際關係與對人的關懷。
- 學習尊重、包容他人的生命,建立積極正向的人生觀。
- 透過經驗分享,提升教學知能,增進管教人員互動機會,並積極落實生命教育之推動。
- 協助受刑人瞭解個人成長歷程與生涯發展的關係,學習規劃人生未來的目標。
- (三)戒護效益:
- 啟發受刑人自治自立之精神,進而培養刻苦耐勞、身心健全之人格,使其逐步適應社會生活。
- 藉由受刑人參與各項無毒農作物栽培管理,穩定受刑人情緒,以達安定囚情之效。
六、無毒農產品銷售通路:
※本監以無毒方式栽植之農作物,均受農政相關單位嚴格監控生產過程。作物採收前協請縣府農業局人員蒞監隨機採樣送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」檢驗確認無農藥或化學藥劑殘留才採收。產品品質優良、安全衛生,甚獲消費者喜愛。收成之農產品除售於本監同仁、炊場使用外,另亦接受本地各機關、團體與民眾之訂購。
※本監為無毒農業示範戶,除可接受技術諮詢團隊之技術指導,以提昇耕植技術外,另與花蓮縣農會所屬之 20餘處鄉、鎮、市農會及坊間無毒農特產品經銷站簽訂生產、銷售契約。藉由各行銷點設立之「無毒農產品專櫃」及專業網路行銷等方式建立本監農畜產品之產銷管道,以實質提昇本監農作作業之效益。
七、結語:
無毒農業是一條難走的路,不僅於耕作技術的摸索、突破,成本費用亦較一般慣行農法高昂、產品外觀也因用藥安全考量,以致賣相也有落差等先天因素有待努力克服,但可預見這是未來農業的趨勢,也是本監農作作業發展的新契機。本監設置農場供受刑人作業,非以營利為目標,而係為訓練受刑人具有基本的謀生技能,培養其勤勞之習性、陶冶其身心為目的,屬教育型之農場。期盼受刑人藉由實際參與自然農法的耕作,進而認知「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」之意涵,體認到世間萬物遵循自然法則而為,勿以不當之手段強求,終能收穫甜美之果實。